一.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与养护、载运工具的运用与维修、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运输规划与运营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产生交通运输需求的主体、载运工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9世纪以来,随着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人们开始运用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道路、铁路线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等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工程被看作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
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许多独特的问题与现象,促进了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和经典交通流理论的形成,拓展了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科内涵。由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开始呈现出区别于土木工程学科的鲜明的交叉学科特征。
船舶、车辆等水、陆载运工具的出现及广范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形成和发展。交通运输的规模化和载运工具的大型化又对载运工具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舒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机车、车辆、船舶、航空器和管道的维修保养早在20世纪初、中期就从载运工具的设计、制造专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共性的载运工具运用特征。20世纪60年代,随着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工程等方法论的出现以及80年代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再制造等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安全可靠、监测维修和运行管理为主要研究内涵,与设计、制造呈三足鼎立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基于计算机求解复杂的交通分析模型,实现对复杂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的数学仿真,成为研究交通运输问题的新手段,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人们开始研究新一代的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方法。例如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为下一代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模式。传统的基于“四阶段”法的交通运输规划理论逐渐被基于出行行为的一体化交通规划方法取代。基于实时交通数据的动态交通控制技术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静态的交通控制手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研究将先进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和工程控制技术有效集成并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运输安全、效率、能源和环境等问题,形成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新的发展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大学科以及特定研究方向(二级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良好的理论与职业素养,能够针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未来3-5年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科学严谨的、具备强操作性的解决途径。
3、能够承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主持和组织科研与开发,并取得一定创新性成果。
4、熟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最新发展动态与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使用外语开展专业领域国际交往与交流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专业型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为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1.5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五.学分要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公共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
六.论文工作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公共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其中,《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网上测试1学分、论文选题1学分、全日制专业实践6学分。第一外国语选修的语种应同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语种相同。跨学科的硕士生,必须补修规定的补修课程,中期考核前需提交补修课程学分证明,经导师签字确认,提交中期考核小组委员会。
七.备注
交通运输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是否必修
|
公共学位课
|
2070100
|
第一外国语(汉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2
|
第一外国语(俄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3
|
第一外国语(法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4
|
第一外国语(日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5
|
第一外国语(德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44
|
第一外国语(法语)(中法班)
|
3.0
|
780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187
|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英语
|
3.0
|
108
|
春秋季
|
必修
|
22600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0
|
36
|
春秋季
|
必修
|
2900006
|
中国概况
|
3.0
|
54
|
春秋季
|
选修
|
专业学位课
|
2120025
|
运筹学(II)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23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实验和实践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49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前沿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50
|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51
|
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分析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52
|
运输与物流系统仿真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53
|
交通安全分析与实验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54
|
城市与交通数据及信息分析方法(Ⅰ)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55
|
交通系统控制方法与实践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59
|
运输经济学(II)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62
|
道路工程新进展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3
|
道路与机场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
|
3.0
|
54
|
春季
|
选修
|
2120265
|
道路安全工程实验与分析技术
|
3.0
|
54
|
春季
|
选修
|
2120266
|
铁道工程实验设计方法
|
3.0
|
54
|
春季
|
选修
|
2120267
|
高速铁路路基与轨道工程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8
|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计算理论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9
|
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73
|
铺面力学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74
|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75
|
铁道工程新进展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76
|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79
|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80
|
交通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81
|
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分析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82
|
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与关键技术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88
|
交通系统科技与应用前沿(研究方法)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89
|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90
|
特殊路基工程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91
|
交通运输工程学
|
2.0
|
36
|
秋季
|
必修
|
2120292
|
运输设施规划与设计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93
|
道路安全设计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94
|
同路人学术论坛
|
1.0
|
20
|
春秋季
|
必修
|
2120295
|
铺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非学位课
|
2080003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3.0
|
54
|
秋季
|
选修
|
2080006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
3.0
|
54
|
春季
|
选修
|
2090006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2.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8
|
第二外国语(日语)
|
2.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090009
|
第二外国语(德语)
|
2.0
|
108
|
春秋季
|
选修
|
2102003
|
随机过程
|
3.0
|
54
|
春季
|
选修
|
2102005
|
应用统计
|
3.0
|
54
|
秋季
|
选修
|
2102007
|
最优化方法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015
|
交通信息控制技术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026
|
现代物流系统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028
|
交通运输计算机辅助工程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046
|
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062
|
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097
|
土力学 Ⅱ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167
|
弹塑性力学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28
|
综合枢纽与多式联运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30
|
车路协同与主动交通安全系统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47
|
交通能源与环境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48
|
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与可靠性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56
|
公共交通规划、运营与管理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57
|
交通行为分析与交通政策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58
|
轨道交通运行管理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0
|
非线性有限元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1
|
磁浮交通系统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64
|
道路与机场设施管理与养护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70
|
机场总图与场道工程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71
|
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72
|
交通数据处理分析技巧与应用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77
|
交通心理及工效学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78
|
轨道交通控制安全方法与实践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83
|
多方式交通联运系统
|
2.0
|
36
|
秋季
|
选修
|
2120284
|
交通行为分析方法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2120285
|
物联网技术
|
2.0
|
36
|
春季
|
选修
|
必修环节
|
2900002
|
论文选题
|
1.0
|
0
|
春秋季
|
必修
|
2900007
|
全日制专业实践
|
6.0
|
0
|
春秋季
|
必修
|
2900011
|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
1.0
|
0
|
春秋季
|
必修
|